更新时间:2025-08-27 04:03:32
在经过几个微弱叙事者的镜头后,真正确定影片的镜头出现,一辆长达10分钟的列车,既是通往市中心,也是通往观看的主题——关于形式,也关于隧道形成的时间性。人物作为剪影为构图变换提供随机性,其次是双屏、准确说是大小屏幕对景观的度量和不同截取,同时这辆车也让人想起在前作《美利坚合众国》里开往好莱坞历史的旅程,或许是巧合也或许是为了剪影,但偶然会想起这一点:黑人在更长的时间里被作为好莱坞叙事的背景板、隐藏者,现在被提到了前景。当然,尽管说这是真正确定影片的镜头,也离不开前四个镜头渐入的惯性,在气若游丝的叙事和人物下保持思考和时间体验的活力,成了整部片的核心任务。我们也很快体验到了画面内的魔法,比如一栋教学楼前不仅有云影的移动,还可以像关灯一样突然暗下来,而这一切是发生在白昼,比如在我们习惯了汽车上只有一位驾驶员之后,从阴影里缓缓苏醒出现一个年轻男人,而下一个镜头也一样,在我们的注意力被广告牌和绿皮火车吸引后,下方穿出了一辆公交车,还有房屋内一个老男人从左边的黑色空间出画,在完整的一分钟后又从右边的房门进入,与其说这里折叠了一个虫洞,不如说现实持续在为形式提供了魔法的动力。
但在班宁的首部长片里,还是能看到他与观众关系的试探部分,首先自然是没完全放下的叙事,不少的单个镜头里常常起于动作也结束于动作,典型如四个年轻人的野餐、电影院前男人的下车与交谈,还有贯穿并汇合于结尾的几条弱叙事线,究竟是更好地勾动观者兴趣还是构成纯粹观看的干扰项呢?但转念一想,没有11×14建立的初印象,或许也没有后续观众越来越习惯和期待的班宁的世界。其次则是时长,尽管在后段渐入佳境,我们可以欣赏夏日的小屋和树木、啤酒结合的运动,欣赏在夜未入夜时,巨大月亮下人和浇水器和汽车的节奏与配比,欣赏同一首歌的不同使用——肢体扭转的细微变动(连接着《密歇根大道》,也连接了后续某个小屋的画面)、或烟雾的流动,但与此同时,前段仍有些镜头是不够沉着的,在没有人物动作引领的时刻里,有时还来不及进入脑中更遥远的体验,镜头就被切断了,典型如夕阳下的牛圈,光圈与树冠的迷人结合,停车场的蓝调时刻与粉色灯牌。(这也启发了我重新看待一周前看的《静态自杀》,摄影集和现象学式的体验显然是两端,而它在没走到另一端的情况下就停下了,于是结合影片暗含对画外的强调,构成了一些过快的批判和指向)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上一篇:关于细节的几个问题
下一篇:后楚门时代的拟像新喻
十二封信和唐亦尋,走不出的九月
暴风眼中的共生与觉醒
4年后再看《新·福音戰士 劇場版 終》 :谢谢你曾来过我的世界
观后随笔
李莲花不需要可怜。
有触动,有惊喜,也有一点吐槽
论如何在虚拟作品之外获取与其之中一样的庇护
Debris Documentar (2012)
宁受万箭穿心,不斩心中之道
身处台风眼的女性们
从王权富贵的寻心问道之旅,看人的三次觉醒。我们能从王权富贵的强者叙事中学到什么?
这场因父亲病危仓促开启的家庭重逢,终究成了一场穿越几十年误解、直面两代人伤痕的和解跋涉。
第一次看剧看到迷茫,虚脱...
杜琪峰倾注灵魂的情怀之作!华语类型片的最高标准!
先看完韩版再来补看法国原版
亲子关系
勉强能看,超出我对国产惊悚片的预期
时间的灰烬
想要认识爱情,你得看看《春逝》
同为华夏人,该骂就得骂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