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5-08-31 04:02:35
這是一部提供方法論的電影。如何讓生活具備自身的完備?本片提供了兩種姿勢:觀看與勞動。觀看,意味著對世界的重新認識,當我們追隨男主停駐的目光時,彷彿也跟著經歷了一場觀看的儀式。透過這種儀式,強化讓自己平靜的暗示,當動作足夠緩慢,凝視的時間足夠長久時,和平的心情便得以成像。勞動,踏實規律的勞動意味著一種積累,這種在現實世界不會背叛自己的積累,是一種內心世界的隱喻。當我們通過清潔世界,將勞動的積累具現化為眼前整潔的畫面時,現實世界與內心世界產生了連結,整理空間的過程,就像在整理內心,以達成心靈澄淨無明的境界。 方法論仍需要某種值得仰賴的根基,而這份根基在電影裡便是這樣一種「相信勞動」的意識。相信我們的勞動是有真理上終極的意義,再微小的動作與原則都是有閃光的,如同那最尋常灑落在地上的樹葉間隙的光影,重要的不是它創造了什麼,而是我們相信什麼,我們堅持什麼,奠基一個人之所以成為一個人的成就感,就來自於我們對自己所相信事物的一分分的積累。 男主從家裡走出,去城市各個角落工作,又回到家,這完整、瑣細、規整、幾無變化的每一天,竟可以有這般整潔完美的姿態,但同時卻又不可避免地承受這樣生活的脆弱性與孤獨,結尾長久地聚焦於男主那滄桑而充滿毅力的臉,面對清晨太陽的升起,他的微笑逐漸轉為哭泣,於是我們似乎發現了,所謂完美的生活的信念,是一種脆弱的概念,它可以是最強大的清貧的生存態度,也可以是回首虛無的自我懷疑,後者會不斷侵擾前者,而前者對後者是如此無力。我們似乎只剩下唯一一種選擇了,若是在這樣的世界裡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上一篇:比死亡更恐怖的是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