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2025-11-06 09:03:17
大概是看到一半不小心刷到了卡罗尔演员发表关于自己性向的态度,所以看后半段的时候有些出戏,总觉得她演得比较假……
然后就是,因为期待值太高所以会觉得一般,一开始喜欢卡罗尔的性张力,但是后来视角放到特瑞丝这里,又很不喜欢这种只能回答“yes"和一直被掌控的感觉,所以对卡罗尔又喜欢不起来了。
这段关系里特瑞丝太被动了,卡罗尔太强势了,如果结尾是卡罗尔选择为了女儿回归家庭,特瑞丝根本什么都做不了,她们关系的维系,靠的是特瑞丝永远跟在卡罗尔的身后,卡罗尔只要回头就必然能得到特瑞丝的爱,特瑞丝真的有些卑微了。
所以结局特瑞丝没有马上答应我还觉得有些奇怪,人物已经塑造到这里了,她根本不可能拒绝,还在拒绝什么?以及两个人的感情发展,除了一见钟情,我看不出别的原因让她们有理由有勇气为了彼此对抗一切。她们看向彼此的眼神很深情,但我不知道她们究竟在深情什么。
但这也可能是我的问题,同时大概也是我没办法轻易喜欢上一个人的原因吧。
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?
我觉得确实是需要,所以难以理解突如其来的深情。
准备吃午饭的时候还在想这个问题。
明明是相似的主题,为什么我很喜欢一些片子,又不喜欢一些片子,喜欢《小姐》《燃烧的女子肖像》不喜欢《阿黛尔的生活》《卡罗尔》。
想着想着,我发现是因为我对前者故事中描绘的感情深信不疑,但对后者故事中的感情不报期待。
换句话说就是我觉得后者的主角不够相爱,或者我觉得她们没理由深爱彼此,感情的脆弱让我将整个故事视为不完美。
但是我凭什么认定那份感情深厚,哪份感情薄弱,永恒或者短暂的感情,对虚构故事的角色来说,结局本就不存在,为什么我自然而然觉得卡罗尔和特瑞丝的结局注定是分开呢。
快做完饭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词,“替代性”,可替代性和不可替代性。
《肖像》和《小姐》的故事里,因为特定的背景和经历,她们对彼此而言都是唯一的救赎,是独一无二的存在,她们出现在彼此世界里的契机也足够精妙,所谓“命定”。在恰到好处的时机出现在彼此身边,等到故事讲完,主角走向结局,而我也因为她们共同经历的一切,愿意去相信她们之间的感情。
对彼此来说,正因为有了这样命定的羁绊,所以个体之间存在着“不可替代性”,我相信小姐不需要另一个女仆,她需要的只有珠子,画家不会再爱上另一个女人,她的画里只会有第 28 页。
但是后两部电影里,我觉得她们爱上的都只是,一个轮廓,而非具体的个体。
或者说,她们爱上的是一类人。
如果卡罗尔那天在柜台前看到的是另一个温顺,单纯,敏感,和特瑞丝相似的女人,她是否也会走近她,和她搭讪?
我觉得是,会的。
如果有另一个强大美丽,和卡罗尔气质相同的女人向特瑞丝发出邀约,特瑞丝会拒绝吗?
我觉得不会。
我觉得卡罗尔和特瑞丝一见钟情的,是那一类人,而不是那一个人。
这就是我所认为的可替代性。
并非是在在独特契机之下、并非在影响终生的共同经历中产生的感情,总让我觉得有些流于表面了。
《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》那部电影里,如果女主没有在欧维几乎失去一切的时候,在车厢和他相遇并为他买下那张车票,我也会觉得欧维的深情让人疑惑,但是正因为那张打开了他新的人生的车票,我才会在欧维死后回到车厢重新遇见他的妻子那一刻,还有他抱着妻子衣服难过的时候感同身受,哭得一直擦鼻涕。
欧维的妻子死了,他的世界上就没有爱人了,他也不会再爱上另一个人,因为给过他车票的人只有那一个。
把小姐救出来的人,能救她的也只有珠子。
嗯,不可替代性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
上一篇:性转版霸道总裁
